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在与广大网友网聊时指出,我们计划在今后五年,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。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,再加上棚户区改造,不要走偏方向。届时,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%,将有力缓解住房问题的压力。
3600万套保障住房,这是总理网聊时披露的数据中最受关注的一个数字,也是中国官方首次披露“十二五”期间保障住房建设规模,因而备受关注———这不仅是因为3600万套保障住房与改善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,也因为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供应量,将对中国楼市产生深远影响。
据相关报道,整个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,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。以此来计算,“十二五”保障住房建设规模将比“十一五”多出2100万套。甚至可以说,“十二五”的建设套数比过去总和还要多。
这么大规模的保障住房建设量,不仅是在偿还过去的“欠账”,也体现了政府责任担当。众所周知,1998年房改的意义,不仅是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,而且也明确提出保障绝大多数人住房。然而,房改之后,出现了过度市场化和保障房欠账,直到2007年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住房。
可以说,中国楼市存在三个重要转折点:一是1998年住房改革真正开始改变国人居住条件;二是2007年启动了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;三是2011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,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计划建设3600万套。这三个转折点对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民生都富有深意。
就总理披露的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而言,事实上蕴含了多条重要信息:
其一,意味着中国楼市真正迈入了双轨时代。商品房长期主导市场的时代即将终结,保障房与商品房真正要平分天下了。这说明楼市监管者已经迷途知返,重新找到了方向。用总理的话说就是“不要走偏方向”。显然,这才让中国楼市真正回归“市场的归市场,保障的归保障”。
其二,表明今年是保障住房建设的关键年。“十二五”保障住房计划建设总量3600万套,而今年就安排了1000万套,无疑,今年保障住房建设任务重时间紧,要为此后几年开个好头。可以说,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,既考验决心、效率,也考验着资金和土地保障。
其三,暗示经济适用房逐渐淡出市场。总理特别提到,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,没有提到经济适用房,这意味着久受诟病的经济适用房,不需要政策直接取消,而是在逐渐消失。大家知道,经济适用房久受诟病的原因是住房不公和腐败,淡出市场则利于住房公平。
其四,意味着公共财政要向保障住房大力倾斜。过去保障房之所以供应少,原因之一就在于保障房投资风险大、收益少,社会资金和银行看不上眼,因而,缺少资金支持。要完成3600万套建设任务,不但要拓宽融资渠道,更要增加财政补贴,否则,这个任务恐怕完不成,这既需要提高土地出让金的投入比例,更要加大财政资金转移力度。
其五,表明《住房保障法》将加速出台。尽管我们目前有廉租房、公租房等管理办法,但缺少一部权威法律。舆论对《住房保障法》呼吁已久,据说也在酝酿之中,但何时出台不得而知。现在,“3600万套”的方案实施,必将督促《住房保障法》加速出台,否则,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、分配、管理等问题缺少法律保障。 |